学前教育 第433页

临渊羡鱼全诗

临渊羡鱼不是出自古诗,最早出自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和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。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原文为:“临河而羡鱼,不如归家织网。”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原文为:“故汉得天下以来,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,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。古人有言 曰:‘临渊羡...

赞(0)阅读(115)

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全诗

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全诗为:远上寒山石径斜,白云生处有人家。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。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,而且进而咏物言志,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,志趣的寄托,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。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...

赞(0)阅读(111)

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

公元206年冬至公元207年春,当时刘备屯兵新野,谋士徐庶向刘备推荐说诸葛亮是个奇才。刘备为了请诸亮帮助自己打天下,就同关羽、张飞一起去请他出山,可是前两次诸葛亮不在家。刘备第三次去隆中,终于见到了诸葛亮。刘备三顾茅庐,使诸葛亮非常感动,答...

赞(0)阅读(114)

苏轼的赤壁赋

苏轼的赤壁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,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,情韵深致、理意透辟,此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,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,打破了赋在句式、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,更多是...

赞(0)阅读(141)

清明时节雨纷纷诗句

清明时节雨纷纷诗句唐代杜牧的《清明》,原诗为: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。译文为: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,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?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。 作者简介 杜牧,...

赞(0)阅读(144)

马诗其五的赏析

这首诗是借马来抒情,抒发诗人怀才不遇,不被统治者赏识,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,可以为国建立功业。这首诗属于寓言体或比体,婉曲耐味。而诗的一、二句中,以雪比喻沙,以钩比喻月,也是比;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,又是兴。短短二...

赞(0)阅读(112)

江上渔者赏析

这首的小诗指出世人只爱鲈鱼的鲜美,却不怜惜打鱼人的辛苦,这是世道之不公平。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,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,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。表现手法上,该诗无华丽词藻,无艰字僻典,无斧迹凿痕,以平常的语言,平常的人物、事...

赞(0)阅读(106)

守财奴出自于哪个寓言故事

守财奴出自于伊索寓言,原文为:有一个爱钱如命的人,把他的财产变卖,换成金块,埋在墙根底下。并经常去挖出来看。附近有个农民,细心观察他的行踪,知道了真情,趁他离开时,将金块挖走了。那人回来时发现金块已丢失便痛哭不止。有人见他过于悲痛,问清了缘...

赞(0)阅读(142)

春望的古诗

春望的古诗出自唐代杜甫,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,感情深沉,而又含蓄凝练,言简意赅,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,由远及近,感情由弱到强,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。 原诗 春望 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 感时花溅泪,...

赞(0)阅读(140)

杏帘在望古诗

《杏帘在望》出自清代曹雪芹《红楼梦》,是小说人物林黛玉代贾宝玉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。原诗为:杏帘招客饮,在望有山庄。菱荇鹅儿水,桑榆燕子梁。一畦春韭绿,十里稻花香。盛世无饥馁,何须耕织忙。这首诗引用典故,笔法细腻,全诗动静相间,色味协调,充满...

赞(0)阅读(169)